兰州什川白银附近长城遗址
黄河小峡什川段河崖上的疑似长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匈奴贵族的南下抢掠,秦始皇在我国北方大规模地修筑长城。修筑了一条西起古临洮(今甘肃岷县,一说在今甘肃临洮),东到辽东(今辽阳西北)的长城。据地方史志记载,秦长城是经过兰州的。经兰州地区的一段秦长城,大致西起西固城,东至东岗镇,再沿黄河南岸东到靖远县,约200余里。唐朝杜佑《通典》记载,“五泉县(即兰州——编者)有古苑川及古长城”。《皋兰县志》记载,长城由“秦蒙恬所筑,(明)万历元年补修”。
《重修皋兰县志》记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蒙恬筑,明万历元年补修。二丈高倍之,土色坚韧。西自新城起,沿河西东至靖远县大浪沟,约计二百余里。”《金县志》(金县:今榆中县古称)记载:“长城在黄河南岸,秦时蒙恬所筑……在金县境内者,自西北皋兰交界之桑园城,长十里,沿河而至什川堡城址,有二里余。又东至一条城,或断或续,城有四里余。东至平滩堡至靖远交界城,有二里余。约计百余里。”有些人认为,解放前兰州的小西湖和旧省府(今省人民政府)内都有长城遗址,而且认为兰州北城墙本是利用秦长城遗址修建的。旧省府北墙女墙上曾有“万里长城遗迹”六字。我国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在他的《甘肃秦长城遗迹》一文中提到了这点。他这样记述:长城“自岷折西北,东行至渭源,又西北至今临洮,又北至皋兰,沿黄河至宁夏西北而东,与赵长城相衔接。”“八月初还皋兰,宿小西湖,地滨黄河,有旧墙一堵,可十余丈,说者传即秦长城遗迹。又甘肃省府之北墙即借兰州城墙……女墙上大书万里长城遗迹”六字,是则兰州之北城亦即因于秦城也。”(见顾颉刚《史林杂识》77—78页)尽管地方史志和有关同志考察认为秦长城经过兰州。但是否确凿可信,还有待于考古界的进一步证明。
西汉时,汉武帝曾派霍去病率兵到陇西一带抗击匈奴,过焉支山一千多里,夺取了河西走廊。为了保证河西地区的安全和通往西域的交通顺畅,汉朝修筑了一条长约千余里的长城,西止于敦煌。这条长城分期分段修筑。令居(今永登境内)以东的一段大约在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汉王朝向西进军时开始修筑,历时大约一两年。令居以西至酒泉的一段,大体是沿着龙首山和合黎山修筑的。修筑时间据《史记》记载,是从乌孙献马聘细君公主开始的。乌孙献马共有三次,都在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年——前110年),而张掖,敦煌汉郡的设置是在元鼎六年。由此可以推断出,这段长城的修筑时间大体应在这段时间内。汉代修筑长城,颇下了功夫。先用芦苇或灌木枝捆绑成束,再用泥相砌。经过水份和盐卤的渗透,紧密结合,融为一体,因此异常坚固。这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与技巧,以及克服一切困难,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创造精神。 在今日兰州永登境内,尚存不少汉代长城遗址及烽燧,被列为省级保护文物。有关方面考察认为:永登境内的汉长城,自东南向西北,穿过苦水、红城、龙泉、大同、柳树、城关、中堡等公社。断断续续的零星遗址尚存4000米,被当地群众称作“名墙”。其中柳树公社涧沟大队的长城遗址比较完整。墙身平均高4米,上窄下宽,底宽4米,顶宽2米,夯土层清晰。虽经岁月流逝,风化日蚀,但仍可领略其当年雄姿。
魏立鹏 辑 魏著新 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