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寻根问祖

寻根记(十七)农商不误贵公走城乡 山川相连坤公再谋地

2023/4/5 22:59:25发布 来源:金城魏氏网 www.lzwei.com  查看 次  
话说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发生,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在深度影响着明朝。
原文来自公众号:老魏的新视界2023-04-03  作者:魏著新

话说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因太子朱标早逝,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历史上有名的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发生,从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在深度影响着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坐镇兰州的朱楧就是朱元璋第十四子。建文帝执政后,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古金城浮桥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永乐帝。

永乐皇帝治下的子民魏贵时年四十五岁,这位金城魏氏的始祖正是年富力强之时,他生得高大俊朗,一张国字脸,浓眉大眼,走起路来大步流星,处理事情干脆利落。在他的身上,你能看到其父魏熙身材遗传和晋商身上的精明果断,也有其老泰山金长庚身上的稳重、大气,足智多谋。

经商多年的他,一直行走于城乡之间,一边在什川、魏家台等地开拓基业,一面在金城庙滩子继续着他的生意。他在城里的门市经营一直比较稳定,布匹丝绸、瓷器文玩,虽然都是些最普通的买卖,但长期经营下来也还不错。有了一定积累之后,魏贵就把一大部分投入到了什字川里。什字川在他的眼里,才是他的希望和未来,也是他的大本营。

魏贵行走四方,广交天下良友,金长庚、白图人就是他人生中结下的金兰之交。金城里也有不少的朋友,有秀才文人,也有莽汉武夫;有从政的,也有经商的。魏贵做人大气正派,朋友个个也肝胆相照。

时间长了他们一定要约到一块聚聚,在一起除去谈些家国之事,当然也会说到生意。这不天冷了,魏贵就想往什字川里多运些城里的煤炭过去,然后再把什字川里的羊肉和土特产带到城里来卖。



那时的什字川里,物产已经非常丰富,只是苦于一道黄水阻隔其间,川里盛产的谷物水果等特产要运往外地很难。羊皮筏子虽然能运载,但黄河水流湍急,稍有不慎,就有筏翻人亡的危险。

为了能把川里的物产运往外地,魏贵曾带人沿桑园峡口溯流而上,开辟了一条什川通往外地的陆路交通。过了白崖岔坪,进倒灰沟,过井坛、接官亭,上五架山、柳树子山,经梁坪到金崖,再沿桑园峡入口南岸河畔台地行十余里,过东岗镇,就到了金城地界。这是一条艰难坎坷之路,人们从羊肠小道上辟出骡马行走的一条小路,钻山进沟,爬梁过岭,用马帮将什川特产运往金城等地。之后再将城里的盐、煤油、绸缎、日用品等运往什字川。

除去这条唯一的陆路交通之外,魏贵还经常带人使用羊皮筏子顺流往什川运送物资。毕竟顺流而下,羊皮筏子要省力的多,只要筏客子胆大心细,熟知水性,技艺超群,金城的好东西就能通过黄河水运到达什字川。

行走于城乡之间,乡里有土地可以耕种,儿孙在什字川里守着田产,便能丰衣足食,繁衍生息。而要想生活过得富足,让孩子们睁开眼睛看世界,一定要去外面的世界,城市才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和文明荟萃之地,魏贵于城乡之间做些贸易,得心应手,如鱼适水。毕竟,他是做生意出生,深受晋商贸易天下思想的影响。

魏坤魏乾的后代也在雨后春笋般成长,金城魏氏始祖魏贵身后,红颜常作对,白首永成双十大兄弟,个个身强力壮,品性端正,家兴业旺,什字川里,一个大的家族正在慢慢形成。



闲暇的时候,魏贵会去丰川寺儿沟和大石头泉走一走,带些城里的时兴物品给金白家人。且说那丰川寺儿沟金家后人,本是魏贵老丈人金长庚住地,长庚老人去世后,魏白后人顶门立户,传承了金氏基业。金长庚爱子金富遁入佛门,一心不问窗外事,两耳只闻木鱼声。青灯黄卷,在佛陀世界乐不思返。

寺儿沟金氏本份敦实,在当地勤勉谦和,家道丰实,很是有些声望。白图人得了大石头泉住地之后,也是发奋图强,儿女满堂,只是这大山之上,多为林木坡野,风景秀美,视野狭曲,与什字川相比,倒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两种风格的生活习俗。

此时的魏家三台之上,魏贵长子魏坤开拓魏家三台,取得极大成功。魏红、魏颜、魏常、魏作、魏对兄弟努力勤奋,在那高天厚土之上,拓展出了一片肥沃无比的天地。眼看着魏氏台五房子孙繁衍得越来越多,魏坤与父亲魏贵商量之后,又将住地向大燕山、柏木沟等地拓展。600年后的2019年,笔者前往魏家三台寻访先人遗迹,发现魏家台村依然存大,有村委会、学校,还有一片不小的村庄。魏氏台五房后人一直有一支世居于此,根深脉远。

彼时的魏贵老先人,虽胸怀壮志,只是大明朝虽有洪武之大治,国家得以复兴,但明太祖朱元璋死后,时局又开始不稳。内部纷争,外忧未解。北方鞑靼、瓦刺屡屡犯境,当下之急主要是抵御北方来犯之敌。为此,明朝政府从河西走廊到金城兰州黄河沿线,大量修筑长城。魏贵耕种的土地虽然部分为军屯,其余多为民屯,但在国家危难之际,金城魏氏所有家族成员,以及什字川里的他姓民众,都盼望那个荒废了的什字川堡啥时再能重修起来,城堡是这黄河滩头的村镇里,唯一可以抵御外敌防范土匪的最好堡垒。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本文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史》
《重修皋兰县志》杨昌浚版
《根在大槐树》
《金城魏氏四房家谱》康熙三年版
《金城魏氏家谱》大房、二房、三房、四房家谱
《五房始祖碑文》
传承先祖美德   弘扬宗族精神
© 2013-2024 金城魏氏网 备案号:陇ICP备16002082号-1   网站维护   甘公网安备 62010202001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