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农耕文化“明珠”跃然眼前 古梨园保护性开发正当其时
什川将对百年以上古梨树建档
2013-08-02
来源:兰州新闻网 兰州日报
记者魏周延董永前特约记者郭靖文/图
什川正成为一座集生态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田园小镇。
盛夏皋兰,青翠一片。乘着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东风,今年以来,皋兰县什川万亩古梨园先后荣获了“世界第一古梨园”、“国家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国家级生态乡镇”荣誉称号。有了这“三张名片”,什川万亩古梨园一项项保护性开发举措也终于浮出水面。凭借得天独厚的特色文化资源优势,皋兰县建设梨花之都的美丽画卷,也正在徐徐展开……
一处亟待保护的梨园生态美景
今年5月,国家农业部公布了19个列入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传统农业系统。其中,皋兰县什川古梨园以古梨树存量最多的梨树栽培体系的独特优势入选。
“中国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立足传承之根基。甘肃是文化大省,农耕文化源远流长,一些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今年4月荣膺‘世界第一古梨园’被录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什川古梨园,这次入选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为皋兰县打造梨花之都提供了一张不可复制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资源的‘通行证’,这将是华夏生态文明的一张‘名片’。”参加中国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布活动的皋兰县委书记宗满德,一边回忆着当时的场景,一脸兴奋地对记者说。
走进梨园,枝繁叶茂的古梨树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里现存古梨树9082株,其中树龄在二百年以上的古梨树2000余株,三百年以上的600余株,四百年以上的72株,最老的树达436岁。
“我们把种梨树叫种‘高田’,不但要为梨树松土、施肥,更要在‘空中作业’修枝整形、采摘果实。”作为什川生态梨园保护的见证者——什川镇退休教师魏淸海说。这种在梨园里常见的“绝技”,被当地农民誉为“天把式”。人们登上10米高的云梯,穿梭于半空中的梨树间,娴熟地给梨树疏花疏果、竖杆吊枝,成为令人惊叹的一景,也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
一个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首位产业
作为第一批19个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之一——什川古梨园这颗农耕文化“明珠”的入选,标志着皋兰农业文化遗产在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等方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然而,什川古梨园目前低层次、掠夺式的经营,特别是一些梨园租赁业主随意种植草坪、铺设地板砖的行为,农户低端的“农家乐”经营方式……这是什川万亩古梨园面临保护与开发的挑战。即:掠夺性经营与古梨树资源生长环境的矛盾——皋兰县“世界第一古梨园”保护局局长魏至本在分析古梨树生存现状时,无不忧心忡忡。
鉴于什川古梨园保护性开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必须深化对古梨园承载的自然规律的认识。根据什川自然禀赋和特有的生态文化旅游资源,什川古梨园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是生态古镇、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文化、生态开发“五位一体”的原则。眼下,根据什川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趋势和生态文化旅游小城镇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什川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园建设应紧扣“一河两翼”的发展布局。
具体地讲,在河东发展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的首位产业,在河西发展以都市农业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保护性开发的前提和原则,将整个古梨园规划为禁止开发区、缓冲区、一般开发区、重点拓展区四个区域,总面积约5.97万亩。禁止开发区东起魁星阁、西至奇园、南至什川新桥、北至鱼池口,面积约2920亩,对古梨树进行保护、恢复,努力打造国家5A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缓冲区东起大沟口、西至滨河东路、南至南庄、北至鱼池口,面积约1200亩,在禁止开发区建立缓冲保护地带。一般开发区东起接官亭新农村、西至滨河东路、南至小峡水电站、北至小川沟,面积约5600亩,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为古梨园保护提供产业支撑,为农民持续增收搭建就业平台。重点拓展区东起滨河西路、西至尖山坪、南至大浪沟口、北至白兰高速,面积约5万亩,栽植以梨树为主的经济林,拓展古梨园,建设生态梨花谷,打造梨花之都。
一座集生态文化旅游一体的田园小镇
“要紧紧围绕黄河文化的大背景,不断明晰生态文化旅游主题,突出规划编制、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重点,推进生态田园式小城镇建设,最终实现什川地区的全面小康。”皋兰县规划局局长赵君昌在谈到什川古梨园保护性开发时如是说。
就目前而言,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制定完善与提升保护性开发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是什川古梨园保护性开发的重中之重。
下一步,紧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要求,加快世界第一古梨园河畔、梨花谷等重点项目建设进程;推进古梨园核心区分类保护、科学管护,逐步恢复古梨园自然生态环境;培育以“梨花仙子”、梨木根雕、黄河奇石等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组建旅游服务公司,提升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发展设施农业、农产品深加工、生态种养等产业和绿色无公害生态瓜果,包装开发富硒白兰瓜、软儿梨等特色农产品,建设高档次、高品位的都市农业试验示范展示区;加快黄河大水面开发和“什川八景”,推进黄河大峡库区航运开发,建设“黄河文化”主题公园,引进黄河彩虹桥等水上娱乐项目,发展沿河区域旅游经济带;突出“黄河文化”主题,挖掘、传承、弘扬兰州鼓子、铁芯子、“天把式”等民俗文化,培育“一村一品”群众性精品文化;建设世界第一古梨园艺术画廊,不断丰富与提升景区文化内涵。
在此基础上,建设梨花中央大道、梨花溪、浣花溪和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提高园区承载力;做好东绕城道路、盐什公路、皋什公路改扩建工程,提高景区通行能力;将古梨树的保护与开发融入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打造农家特色体验和素质拓展训练区,建设风情餐饮一条街,将古梨园打造成功能完善、管理有序的小城镇综合体和一座集生态文化旅游一体的田园小镇。
一桩建设梨花之都的美丽愿景
皋兰什川古梨园,作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自成体系,比较完整,符合自然规律,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统一,保存至今,继续发挥着古老的农业功能。谈及未来什川生态文化旅游经济园的名声和影响力,皋兰县文化旅游发展局局长魏玉洁对建设梨花之都的美丽愿景,信心倍增。
目前,皋兰县已将什川古梨树申请列为兰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序列,即完成对现存的9082株百年以上古梨树建档立卡挂牌工作,做到一树一档,跟踪管理。广泛发动群众,从最基础的铲草坪、网水渠、搬彩砖、拆钢房、松土壤等直接有效的手段入手,推广“天把式”梨树管护技艺,开展古梨树病虫害防治,恢复古梨树自然生态环境。成立专门执法队伍,及时查处和严厉打击人为破坏古梨树行为;争取国家级生态乡镇、国家首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优惠政策,从项目、资金、法律等方面全方位提供保障。
按照《皋兰县古梨树保护管理办法》,对百年以上古梨树挂牌建档;筹资100万元设立“古梨树保护基金”,与农户签订古梨树保护协议,按照每棵每年100元的标准补助古梨树保护经费;今年设立世界第一古梨园保护局和森林派出所,组建专门管护队伍,负责古梨树保护;筹建皋兰古梨园游客服务中心,为申报国家星级旅游景区打好基础;筹资100万元注入“古梨树保护基金”,加快建立古梨树长效保护机制;制定《世界第一古梨园古梨树保护条例》。
眼下,保护性开发什川古梨园和建设梨花之都的美丽愿景,正在“名藩皋兰”缓缓绽放!